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62篇
  免费   11399篇
  国内免费   12762篇
测绘学   5381篇
大气科学   6275篇
地球物理   12650篇
地质学   34366篇
海洋学   6627篇
天文学   2326篇
综合类   4099篇
自然地理   8299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543篇
  2022年   1438篇
  2021年   1780篇
  2020年   1892篇
  2019年   2131篇
  2018年   1855篇
  2017年   2174篇
  2016年   2280篇
  2015年   2560篇
  2014年   3175篇
  2013年   3079篇
  2012年   3476篇
  2011年   3754篇
  2010年   3239篇
  2009年   3788篇
  2008年   3695篇
  2007年   4144篇
  2006年   4006篇
  2005年   3511篇
  2004年   3321篇
  2003年   3104篇
  2002年   2653篇
  2001年   2356篇
  2000年   2181篇
  1999年   2022篇
  1998年   1782篇
  1997年   1604篇
  1996年   1444篇
  1995年   1232篇
  1994年   1267篇
  1993年   1044篇
  1992年   837篇
  1991年   586篇
  1990年   500篇
  1989年   441篇
  1988年   310篇
  1987年   200篇
  1986年   136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4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Manually collected snow data are often considered as ground truth for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 climatological or hydrological studi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sources of uncertainty that are not quantified in detai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water equivalent of snow cover (SWE), different snow core samplers and scales are used, but they are all based on the same measurement principle. We conducted two field campaigns with 9 samplers commonly used in observational measurements and research in Europe and northern America to better quantify uncertainties when measuring depth, density and SWE with core samplers. During the first campaign, as a first approach to distinguish snow variability measured at the plot and at the point scale, repeated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along two 20 m long snow pits. The results revealed a much higher variability of SWE at the plot scale (resulting from both natural variability and instrumental bias) compared to repeated measurements at the same spot (resulting mostly from error induced by observers or very small scale variability of snow depth). The exceptionally homogeneous snowpack found in the second campaign permitted to almost neglect the natural variability of the snowpack properties and focus on the separation between instrumental bias and error induced by observers. Reported uncertainties refer to a shallow, homogeneous tundra-taiga snowpack less than 1 m deep (loose, mostly recrystallised snow and no wind impact). Under such measurement conditions, the uncertainty in bulk snow density estimation is about 5% for an individual instrument and is close to 10% among different instruments. Results confirmed that instrumental bias exceeded both the natural variability and the error induced by observers, even in the case when observers were not familiar with a given snow core sampler.  相似文献   
82.
2016年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前b值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9年以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编目资料,以2016年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获取震前震中及其邻区地震b值的空间图像。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呼图壁6.2级地震发生在震前显著低b值区域,该异常特征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的应力积累过程,印证了b值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在通渭、兰州、西吉、宝鸡、西安等多个西北典型黄土震陷灾害场地获取原状土样,通过对密度、含水率、孔隙比、塑液限等物理指标的测试,分析其与土体震陷性的关系;通过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动强度、震陷等室内动力特性试验,并结合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分析土体性质对岩土震陷灾害的区域性影响。结果表明:1)震陷系数与单一土体物性参数呈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六盘山以西和以东的黄土震陷特性反映了明显的地区变化规律,在相同地震荷载作用下震害东轻西重;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活动增加,改变了土的含水率,导致土体上覆压力增大,在上覆压力的作用下,土体的初始孔隙数量有所减少,其固结程度越来越好,宏观表现为土体的易损性即震陷性减小。  相似文献   
84.
刘洪波  刘洁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361-1368
时滞补偿是建筑抗震实时混合试验的重要问题。文章对时滞补偿方法的研究进行总结,将时滞补偿方法分为基于时间的位移预测时滞补偿方法、基于反馈力的位移预测时滞补偿方法、基于加载系统模型求逆的时滞补偿方法、基于控制理论的时滞补偿方法和基于集成理念的综合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85.
反应谱的标定是抗震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模拟退火算法是基于模拟固体退火过程而提出的多参数优化组合方法。本文提出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设计反应谱的标定,并概述了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介绍了运用MATLAB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对反应谱进行标定的过程。检验了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场地相关谱标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给出了将其应用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设计反应谱标定实例。通过检验和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反应谱标定方法所给出的设计反应谱谱形真实地反映了原地震反应谱的特征,较客观的反映了场地相关反应谱的峰值和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86.
本文利用GEE平台和1990—2019年巴宜区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巴宜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19年巴宜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稳中有增的趋势,其中,河谷区域增加明显,而高海拔区域相对稳定;②1990—2019年巴宜区气温呈显著升高,降水略有下降,总体呈“暖干化”,气温较降水量对植被覆盖变化更明显,但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总体不明显;③1990—2019年巴宜区植被覆盖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低、中低、中、中高植被覆盖区域,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高植被覆盖区域呈正相关。本文基于遥感大数据和地理云计算的植被覆盖监测动态监测和定量分析方法,能对高山峡谷区生态评估和演替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7.
为满足复杂地形景区对三维地图导览的需求,构建更为清晰的三维地图模型,提供良好的三维导览地图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与卫星影像进行贴合,DEM数据的采样密度要与卫星影像的分辨率一致。本文通过对比当下常用的四种空间插值方法的适用范围与运用特点,设置相关阈值及权重,直观比较了四种插值方法产生的插值结果,选择更适合复杂景区DEM插值的插值方法并对其进行精度提升,以此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DEM数据。最后利用相应地区的卫星影像进行地图投影及影像贴图,两种数据结合构建复杂景区的三维地图模型,给游客带来更为精确直观的定位信息和空间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88.
青藏高原东南缘Moho面速度密度跃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下深部结构的研究对了解青藏高原的变形机制和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四川、云南固定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波形资料,首先采用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获得青藏高原东南缘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进而利用接收函数一次转换波和多次波幅度信息确定了青藏高原东南缘Moho面上的S波速度和密度跃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由南到北地壳厚度逐渐增加,从永德、沧源、孟连地区的33 km左右增至巴塘地区的69.7 km左右,厚度变化了近乎37 km.四川盆地和松潘甘孜块体南部的姑咱地区具有高泊松比、速度密度跃变较小特征,表明这两个地区含有较多铁镁物质.腾冲地区、龙门山西侧的汶川地区、四川盆地西南缘的沐川地区以及则木河断裂的石门坎至东川地区同属于高泊松比、速度密度跃变较大,显示这些地区壳内存在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89.
张喆  许力生 《地球物理学报》2020,63(8):2978-2998
2013年11月17日,在南极南奥克尼群岛北、南极板块与斯科舍板块之间发生了一次MW7.8级地震(2013年南斯科舍海岭MW7.8地震),我们利用全球分布的长周期和宽频带地震记录反演确定了这次地震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震源机制,验证了提出的一种多点震源机制反演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长周期记录的W震相反演了这次地震的矩心矩张量解并利用体波提取了视震源时间函数,同时利用台阵反投影技术从宽频带记录中获得了这次地震的高频源的时空分布,然后基于矩心矩张量解、视震源时间函数以及高频源的时空分布,实现了采用新方法对2013年南斯科舍海岭MW7.8地震的多点震源机制反演.矩心矩张量解表明,地震矩心在44.50°W/60.18°S,矩心深度19 km,半持续时间49 s,释放标量地震矩4.71×1020 N·m,发震断层走向104°,倾角54°,滑动角8°.视震源时间函数清楚地揭示了地震矩随时间变化的方位依赖性,总体上可以将时间过程分为前60 s和后50 s两个阶段,但前60 s可细分为两次子事件.根据台阵反投影结果,这次地震为沿海沟从西到东的单侧破裂,破裂长度达311 km,可以分为5次子事件,能量释放的峰值点依次为13 s、30 s、51 s、64 s和84 s,平均破裂速度分别为0.6 km·s-1、2.6 km·s-1、2.3 km·s-1、2.8 km·s-1和3 km·s-1.多点震源机制反演显示,5次子事件的矩震级分别为MW7.57,MW7.48,MW6.80,MW7.53和MW7.08,半持续时间依次为21 s,17 s,6 s,16 s和8 s,走向分别为95°,105°,81°,98°和98°,倾角依次为57°,49°,86°,46°和64°,滑动角-9°,1°,-17°,13°和-4°.这些在震源机制、能量释放以及持续时间方面的变化都是当地构造和应力环境复杂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90.
周洋  吴艳霞  罗棋  李查玮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460-467,528
为研究三峡井网表层岩土渗透对井水位降雨的影响,采取井区表层岩土垂向渗透性测试方法试验,测得表层岩土垂向渗透性,并建立数学模型,用于降雨渗入补给分析。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三峡井网8口井水位、气象三要素的对比观测资料对井水位日动态、月动态、年动态的影响进行精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这种影响的特征是相当复杂的,同一个降雨过程在不同井上产生的影响特征不同,这一方面可能与各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有关,另一方面可能还与各井点的降雨过程的差异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